在古玩城门口蹲了三天,看着穿唐装的老爷子们揣着布包进进出出,你猜我悟出个啥道理?害!这行当的水啊,比潘家园的地摊货还深!昨天刚听说隔壁王大爷花500块淘的破碗,转手拍出50万,今儿就见着李大妈抱着假青铜器坐地上哭嚎。咱今天就掰扯明白,这梦幻古董到底藏着多少弯弯绕?
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
【行家绝不会告诉你的暴富真相】
去年苏富比秋拍的数据吓死人:明清官窑瓷器流拍率高达67%,可地摊上的"元青花"倒成了抢手货。这事儿我琢磨半天才想通——真货都在博物馆里躺着呢,市面上流通的十件有九件半是作旧的。就拿最火的雍正粉彩碗来说,去年某鉴宝节目曝光的"传世珍品",后来被扒出是景德镇高仿作坊的流水线产品,你说魔幻不?
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
【萌新防坑指南(血泪版)】
刚入坑那会儿我也交过学费,花八千买了块"汉代玉璧",后来专家拿显微镜一照,好家伙,切割痕迹全是电动工具留下的。这里奉上干货对比表:
鉴定手段 | 有效指数 | 成本 | 翻车案例 |
---|---|---|---|
眼学(肉眼) | ★☆☆☆☆ | 0 | 把酸咬做旧看成传世包浆 |
紫外灯 | ★★★☆☆ | 200元 | 荧光反应被药水干扰 |
热释光检测 | ★★★★☆ | 3000元 | 样品被前主人辐照过 |
CT断层扫描 | ★★★★★ | 2万元 | 仪器太贵根本用不起 |
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
【拍卖行的数字游戏】
上个月陪朋友去参拍,亲眼见着个乾隆粉彩镂空瓶从80万叫到1200万。后来跟内部人士喝酒才套出话:举牌的至少有3个是托儿!这里透露个行规:流拍费按估价的5%收,所以拍卖行巴不得你往高了估价。更绝的是有些小拍行,专门给赝品开真品证书,就等着冤大头上门呢。
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
【菜鸟生存法则】
话说回来,真要玩这个,记住三条铁律:
- 别信故事(祖传的/墓里出的/海外回流的统统当笑话听)
- 控制金额(超过三个月工资的物件扭头就走)
- 练就好心态(就当买彩票,中奖是运气,赔了是学费)
上周在旧货市场见着个有意思的事儿:摊主拿着个"宋代建盏"吹得天花乱坠,旁边老爷子掏出手机打开淘宝,当场找到同款——28包邮还送茶巾!所以说啊,这年头玩古董,没点互联网思维还真不行。
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:指着倒腾古董发财,还不如去研究虚拟货币呢!真要喜欢老物件,周末去博物馆转转,既长见识又不用提心吊胆。那些天天在鉴宝节目里哭诉传家宝是假货的,十个有九个当初都做着暴富梦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