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伦 来宾五山乡古伦庙由来
古伦 来宾五山乡古伦庙由来你要是第一次听说“古伦庙”,可能会觉得这名字有点特别。既不像常见的“观音庙”“龙王庙”那样直白,又带着点说不清的古老味道。我也是这样,直到真正去了五山乡,听老人讲起那段口耳相传的旧事,才觉得这名字背后,藏着的是当地人一份沉甸甸的念想。古伦,其实最早是个人名。不是啥王侯将相,据说是清朝那会儿,从外地迁来的一位郎中。五山乡那时候啊,山多路绕,老百姓有个头疼脑热,请大夫可不容易。古伦先生来了之后,就不一样了。他背着个旧药箱,踩着那些蜿蜒的山路,谁家有人病了,不管白天黑夜、刮风下雨,他准会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去。我总想象那个画面:雨后湿滑的青石板路上,一个清瘦的身影,裤脚沾满了泥点子,但脚步却急得很。他看病的诊金?穷人家给几个鸡蛋、一把青菜,他也乐呵呵地收下。你说,这样的人,谁不念着他的好?日子久了,古伦这个名字,在四乡八里就成了“安心”的代名词。他不仅治病,更是在救心啊。后来,古伦先生过世了。乡民们那份感激没处寄托,心里空落落的。怎么办呢?大家一合计,干脆,咱们给他修个庙吧!让他有个地方受香火,也让后世子孙别忘了这份恩情。你瞧,这庙的由来,没那么多神神秘怪,反倒充满了人情味。它不是为某个虚无缥缈的神灵建的,而是为一位实实在在的、有血有肉的善人建的。这份心意,多么朴实,又多么动人!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那座也许不算宏伟的古伦庙,与其说是庙,不如说是一座丰碑,是用一代代人的感念之心垒起来的。庙里的烟火气,闻着不让人觉得疏远,反倒有种暖意。有一次,我见一位阿婆在庙前慢慢点上香,嘴里喃喃低语,那神情不像祈求,倒更像是在跟一位信赖的老朋友拉家常。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,古伦先生其实从来没离开过,他以另一种方式,活在了这方水土的记忆里。所以说,古伦庙的由来,其实就是一段关于“念好”的往事。老百姓的心里有杆秤,谁真正对他们好,他们就会用最朴素的方式,记他好久好久。这庙,比任何冰冷的史书都更有温度,你说是不是?
相关文章:
文章已关闭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