喧嚣 喧闹和喧嚣有何区别
喧嚣 喧闹和喧嚣有何区别说真的,第一次注意到“喧嚣”和“喧闹”这两个词的时候,我也有点懵。这不都跟“吵”有关吗?可你仔细咂摸咂摸,味道还真不一样。就像你走进一个菜市场,那种扑面而来的、混杂着叫卖声、讨价还价声、自行车铃铛声的感觉,我会毫不犹豫地用“喧闹”来形容它。它是一种具体的、甚至有点活泼的吵闹,带着烟火气,虽然声音分贝高,但你不一定觉得它讨厌,有时候反而觉得挺有生命力。但“喧嚣”就不同了。它更像是一种背景音,一种持续不断的、甚至有点压迫感的声响。我想起以前住在一个临街的公寓,夜深人静时,远处高架上车辆驶过的声音从未停歇,那种低沉的、嗡嗡的轰鸣,就是“喧嚣”。它不刺耳,却无孔不入,让你无处可逃。如果说“喧闹”是眼前蹦跳的、具体的声音浪花,那“喧嚣”就是托着你的、深不见底的声浪海洋,更宏大,也更让人感到一丝无力。所以你看,“喧闹”常常是具体的、可感的,甚至带着点热闹劲儿。比如孩子们在操场上疯跑尖叫,那是充满活力的“喧闹”。而“喧嚣”呢,它更像一种氛围,一种环境。城市的车水马龙,股票交易大厅里人声鼎沸的场面,或者网络上各种信息爆炸式的涌来,这些都可以称为“喧嚣”。它不单单指声音大,更带着一种信息过载、让人心神不宁的意味。我自己有个挺深的体会。有一次我在一个热闹的古镇旅游,主街上人来人往,小贩吆喝,那是十足的“喧闹”。但我挺享受的,觉得这就是生活。可当我拐进一家临河的咖啡馆,虽然隔绝了街上的大部分声音,但那种游客带来的、隐隐约约的嘈杂感依然透过玻璃窗传进来,混合着空调的低鸣,形成一种沉闷的“喧嚣”。那一刻我突然觉得,“喧闹”也许可以躲开,但现代社会的“喧嚣”却仿佛一张无形的网,我们都被罩在里面。这么一想,这两个词的情感色彩也差挺多的。“喧闹”可能只是描述一个客观状态,有时甚至是中性的,或者带点亲切感。我们会说“节日的喧闹”,听着不也挺开心?但一说起“城市的喧嚣”、“尘世的喧嚣”,是不是立刻就有种想逃离、想寻求安静的冲动?它自带一种疲惫感和疏离感。说到底,“喧闹”是声音本身在吵,而“喧嚣”,是那种吵闹的状态在持续地、广泛地影响着你的心境。一个更贴近耳朵,一个更靠近内心。下次当你觉得心烦意乱时,不妨仔细分辨一下,困扰你的,究竟是窗外一时片刻的“喧闹”,还是内心深处那片挥之不去的“喧嚣”呢?这其中的微妙差别,或许正是我们理解自身处境的一把小小钥匙。
相关文章:
文章已关闭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