希望ol 希望OL
希望ol 希望OL 说真的,现在想起来,那感觉有点模糊,又格外清晰。屏幕是那个大块头的CRT显示器,泛着微微的弧度,开机时会“嗡”地一声轻响,像一声沉闷的哈欠。然后,就是输入账号密码,点击那个带着点儿童话色彩的图标。载入音乐响起的瞬间,仿佛整个房间的空气都变得不一样了,带着一种甜丝丝的、期待的味道。希尔特大陆,这个名字本身就够梦幻的。那画面,用现在的眼光看,简直是“幼稚”得可爱。可那时候,我们偏偏就吃这一套。Q版的人物,圆滚滚的,跑起来憨态可掬;整个世界都像是用糖果和积木搭建的,色彩鲜艳得有些不真实。但这恰恰是它的魅力所在啊!它不跟你讲什么深沉的哲学,也不搞什么暗黑史诗,它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你:来吧,这儿就是个轻松愉快的乐园。你说它低龄?我倒觉得,那是一种难能可贵的、不设防的天真。我记得最清楚的,就是我的那个小丑角色。对,就是小丑。这职业在当时可太特别了,不靠刀枪棍棒,就扔扔彩球,变变魔术。练级?那真是慢得让人心焦!在乐园边境打那些看上去毫无威胁的啪啦啪啦,或者去回声谷被一群上流鸟追得满街跑,经验条像蜗牛爬。可现在回想起来,那种“慢”里面,反而有种奇妙的滋味。你会有大把的时间去观察这个世界,去和旁边同样在奋力砍怪的路人搭个话。组队时要是遇到个祭司给你加个加速术,哇,那感觉,简直像中了彩票,脚下生风,能高兴老半天。这游戏里的一切,好像都自带一种笨拙的温柔。你看那怪,不管是摇摇晃晃的树桩哈比,还是蹦蹦跳跳的拳击毛毛虫,都傻乎乎的,让你不忍心下重手。还有那些装备,尤其是标志性的“玩具”。谁能拒绝变成一根可爱的红色棒棒糖,或者顶着一个巨大的生日蛋糕头盔在街上招摇过市呢?这种无厘头的幽默感,现在哪个游戏还愿意给你?它们太忙着“炫技”了,反而忘了让人会心一笑的乐趣。说到社交,那可真是希望OL的灵魂。主城里永远是最热闹的。大家也不全是为了做任务,很多人就是单纯地……站着,聊天。角色盘腿坐在地上,头顶上冒出一个个文字泡。聊什么的都有,今天的收获,遇到的趣事,或者干脆就是“有人一起去打雪姬吗?”。交易的方式也原始得可爱,没有现在这种一键拍卖行,就是两个人面对面,打开交易窗口,把东西放上去,确认,再确认。那种人与人之间直接的温度,是后来很多便捷系统无法替代的。我至今还记得公会里一个朋友,为了帮我做一把好一点的武器,陪我刷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材料。你说,这图什么呢?也许就图交易成功时,那句“谢谢”和“不客气”吧。这种人情味,现在可真稀罕了。后来,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上线的人就渐渐少了。好友列表里的名字,一个接一个地灰了下去,再也没有亮起。服务器从拥挤到普通,再到空旷。最终,我也离开了。就像是童年时一个特别要好的玩伴,你们曾经形影不离,但总会在某个岔路口,走向了不同的方向。偶尔,我还是会去搜搜关于希望OL的消息,看看那些已经有些模糊的截图和视频。听到那熟悉的背景音乐,心里还是会咯噔一下。你说我是在怀念这个游戏吗?不全是。我更多是在怀念那个坐在电脑前,能为一顶搞笑的帽子开心一整天,能为一次简单的组队而心怀感激的、更简单的自己,和那个慢吞吞却充满善意的世界。希望OL,它或许在技术的洪流里掉队了,画质粗糙,玩法老旧。但它曾经为我们构筑的那个天真、温暖、有点傻气的梦,却是真的。那个梦的名字,大概就叫做“希望”吧。你说,是不是?
相关文章:
文章已关闭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