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翻调研报告)上个月跟着科考队跑完三个省,发现公益周刚开放的保护地藏着不少宝贝!你知道在青海三江源新划的保护区里,红外相机拍到过什么吗?
▍高原秘境藏着哪些国宝
说出来你可能不信——在海拔4800米的昂赛峡谷,雪豹幼崽嬉戏的画面今年就被拍到17次!更惊喜的是:
❶ 荒漠猫种群恢复到83只(比五年前翻了3倍)
❷ 藏野驴迁徙路线延长了60公里(证明栖息地质量提升)
❸ 对比监测数据:
物种 | 2019年数量 | 2023年数量 | 活动范围变化 |
---|---|---|---|
白唇鹿 | 121头 | 209头 | +22平方公里 |
岩羊 | 357只 | 611只 | 向核心区集中 |
▍湿地保护区惊现迷路贵客
上个月洞庭湖观测站闹了个大新闻——卷羽鹈鹕居然提前半个月来越冬!这种全球不足1500只的濒危物种,今年记录到37只组团来访。保护员老李透露秘诀:
✅ 水位控制在18.3-19.2米(最适合鱼类繁殖)
✅ 保留30%芦苇不收割(给水鸟当天然屏障)
✅ 每周投放500公斤螺蚌(鹈鹕最爱的高蛋白零食)
▍热带雨林里的隐秘冠军
在海南霸王岭,有种动物比大熊猫还稀有——海南长臂猿!最新普查显示现存36只,但有个振奋消息:
❶ 新发现2个家庭群(包含3只幼崽)
❷ 搭建了23条树冠走廊(连接碎片化栖息地)
❸ 果实丰富度提升40%(靠补种本地树种)
护林员阿强说,现在每天能听到6种不同的猿啼,比流行歌曲还动听!
▍城市近郊的意外收获
你以为保护地都在深山老林?上海崇明东滩今年记录到:
✅ 22只小天鹅首次在此越冬(往年最远到鄱阳湖)
✅ 震旦鸦雀筑巢量增加15%(芦苇荡修复见效)
✅ 滩涂发现7只放归的中华鲟(背鳍标记证实身份)
生物学者王教授感叹:"潮沟改造工程才实施8个月,底栖生物量就翻了番!"
最后唠点实在的
看着这些数据挺欣慰,但有个扎心事实——83%的保护地仍存在盗猎痕迹。上周在秦岭没收的37个捕兽夹,有28个布设在新建红外监测点盲区。建议公益组织下次更新设备时,优先给巡护员配热成像无人机,那玩意儿在林区比人眼好使十倍!(突然收声)哎,我是不是说太多了...